虽然整个世界继续转向可再生能源和电动汽车(EV),但亚洲大部分地区仍严重依赖化石燃料,大量首次购车人口更关注的是汽车的价格和功能,而不是清洁发动机及碳排放。
亚洲位列全球最大汽车生产和消费市场行列,在全球汽车市场地位显赫。国际汽车制造商组织(OICA)的数据显示,2017年,中国、印度、韩国、泰国、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六国的汽车生产量占全球产量的42.7%。截至2017年,中国、印度和韩国三个亚洲国家跻身全球汽车十大生产国之列,分别占全球汽车产量的29.8%、4.92%和4.23%,全球排名分别为第一、第五和第六。而另一个亚洲国家日本则是全球第三大汽车生产国,2017年的份额为10%。
中国、印度、泰国和印度尼西亚的汽车产量分别增长了3.2%、5.8%、2.3%和3.3%,韩国略下降2.7%,而马来西亚则大幅度下降了15.6%。
汽车销售方面,2017年中国占全球销量的30.1%,稳坐全球汽车市场老大地位。排名第三的日本占全球销量的5.4%,而印度、韩国和印度尼西亚的份额则分别为4.2%、1.9%和1.1%。所有其他亚洲国家的份额都很小,主要是他们的市场规模小、人口规模也小。
在2009年发布的中国汽车行业计划中,中央政府计划到2020年纯电动车和插电式混动车生产能力达到50万辆。预计到2020年这些新能源汽车的销量将占全国总乘用车销量的5%左右。2017年9月,国务院公布了一项新规,要求自2019年起,中国大部分汽车生产商新能源汽车(NEV)销量必须达到最低比例。2019年的定额为总销量的10%,2020年为12%。另一方面,政府计划2018年开始削减对新能源汽车的补贴,到2020完全取消。
马来西亚政府已设定了目标,即到2020年采用约20万辆电动汽车,远高于2018年数百辆电动车的预估数字。在泰国,电动汽车部门仍处于萌芽阶段,政府认为再过十年也难在市场上见到本地产电动汽车,而届时,泰国政府希望泰国人能买得起非内燃机动力汽车。印度尼西亚的电动车部门处于类似的发展阶段,政府正加紧制定促进电动汽车产业发展的路线图。另一方面,韩国已有几款世界畅销电动汽车,而且销量不断增长,2018年上半年突破了10000辆,因此韩国在电动车方面有不小的优势。
商用车
在中国、印度和印度尼西亚,商用车部门主要是满足国内市场需要,推动因素包括健康增长的经济体和政府庞大的基础设施开支。印度和印度尼西亚也依赖商用车进口,而对泰国和韩国而言,商用车制造主要为出口。不管怎样,2017年这五个国家的商用车产销同比均实现了增长。
中国是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商用车生产国,2017年年产量达420万辆。中国生产的商用车95%以上在国内市场销售。中国商用车市场由四家本地卡车生产商主导,即北汽福田、东风、江淮和首汽。虽然外国制造商的份额仍然很低,但一些全球生产商,如瑞典的沃尔沃卡车和德国的戴姆勒,则通过与本地公司组建合资企业参与市场竞争。
印度虽然在摩托车和乘用车制造方面表现突出,但商用车制造业绩平平,2018财年仅生产894551辆商用车。与此同时,OICA数据显示,印度是全球第五大商用车市场,其乘用车销量排名也相同。印度主要向孟加拉国、斯里兰卡、土耳其、美国和塞内加尔出口商用车。印度在商用车方面自给自足,2008财年国内产量比国内销量高出约5%。2017财年,商用车制造商Tata Motors和Ashok Leyland占总销量的近65%。同年,最大的四家公司控制了77%的商用车销量。
印度尼西亚商用车制造业同比增长12%,达到234259辆。由于靠近澳大利亚、中国、印度和日本等大型市场以及摩托车普及程度高,印尼的商用车及乘用车生产很不发达。日本商用车在印尼最畅销,主要是因其品牌知名度高、价格低。
中国
EMIS Insights预测数据显示,2018年中国汽车产量预计将达到3050万辆,同比增长4.7%,超过2107年的3.8%。推动预期增长的因素包括乘用车市场的强劲表现和SUV的产量增长。2018年中国乘用车产量预计达2580万辆,与2017年2480万辆的年产量相比增长了4.1%。SUV是增长最快的部门,产量将增至1140万辆,同比增长10.8%,而轿车生产将随2018年小排量汽车减税优惠政策结束而继续缩减。
预计2018年商用车产量同比增长8.5%,从2017年的420万辆增至2018年的460万辆。中型和轻型卡车增长将推动商用车生产增长,而继2017年高速增长47.7%后,重型卡车生产将减速。2018年,轻型卡车产量同比增长10.4%,2019-2022年增速逐步放缓至每年8.6%的平均水平。
泰国
BMI Research估计,2017-2021年,汽车生产和销售预计均将以5.2%的复合年增长率增长。此外,摩托车生产和销售预计分别以5%和4.7%的复合年增长率增长。随着私人和商业用途汽车私人支出的增加,泰国的经济增长将成为其国内汽车销售的主要推动力。预计乘用车产量和销售的复合年增长率分别为5.1%和6.6%。同样,商用车产量和销量预计分别以5.4%和4%的复合年增长率增长。2018年,2012/2013年首次购车者计划参与者的强劲需求将推动销售,这些消费者五年内未能购买新车。新基建项目的出现将为商用车带来新的需求。
马来西亚
BMI Research估计,2018-2020年期间,汽车产量将以3.4%的复合年增长率增长。节能汽车(EEV)产量的提高将继续推动整个汽车生产规模。马来西亚政府正积极推动节能汽车生产,谋求东盟出口中心地位。货币升值和基建项目将拉低进口价格,受此影响,预计2018-2022年汽车销售将以2.5%的复合年增长率增长。2018年,汽车产量同比增长5.8%,销量同比增长1.9%。产量增加与2018年6-8月免税期间国内销售增长趋势一致。不过,2018年9月,商品与服务税(GST),即6%的从价税,被销售与服务税(SST),即10%的从价税取代。因此,预计2018年9-12月汽车销售势头将锐减。
本报告对东亚及东南亚国家(地区)汽车行业进行了全面详细的分析。 EMIS Insights以跨国家和地区的形式呈现深层次的商业资讯,提供数据与分析的最佳组合。
报告要点:
行业的关键要素
行业的增长预测
行业关键数据一览
对行业贸易、投资和就业的完整视角
竞争格局以及主要市场参与者
主要的兼并收购交易
行业细分部门的详细情况
感谢您阅读本篇报告。
报告来源EMIS数据库。 点击下方按钮,申请免费试用EMIS数据库,了解覆盖超过120个国家与地区的新闻资讯、行业报告与公司信息。EMIS是财新数据资讯旗下品牌。